【谈诗论道】读于平歌词集《南海的浪花》

【谈诗论道】读于平歌词集《南海的浪花》

  在临洮作家中,于平先生以他的歌词创作显得与众不同,为文友熟知。他长期活跃于基层,从事教育行业,对生活有着无比的热爱和激情,他也喜欢游山玩水,跋涉行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同时,他又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在四十多年的歌词创作生涯中出版了三部歌词集,谱写了近千首歌词,至今仍然乐此不彼,笔耕不辍。他最新出版的歌词集《南海的浪花》就是他热爱生活,行吟传……

【谈诗论道】读景晓钟诗集《心灵的交响》有感

【谈诗论道】读景晓钟诗集《心灵的交响》有感

  1985年7月19日至25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甘肃分会等7个文化团体在兰州联合举办了甘肃国际花儿学术讨论会。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印第安那大学,日本庆应义塾大学、东京大学,以及香港地区和甘、宁、青、新等省区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学术研讨活动。期间,我被安排与甘肃岷县的景生魁先生同住一室。生魁仿佛刚刚从田里归来,一副典型的西北普通农民的打扮,敦……

【谈诗论道】读海子的《面朝大海》

【谈诗论道】读海子的《面朝大海》

  这是海子最流行的一首诗。但未必是艺术性最高的一首。大家喜欢这首,而不是其它,值得思考。  整诗节奏轻快,色彩明亮,用今天的某话来说,就是活脱脱一个阳光男孩。关心粮食,关心蔬菜。读这首诗,谁能想到它的作者会自杀!  古代诗人也有自杀的,如屈原。但自杀的哪有这么多!这么多诗人走上了自杀之路,和诗人自修的心态有无关系呢?有的诗人自认为自己是生命本……

【谈诗论道】读李浔《擦玻璃的人》有感

【谈诗论道】读李浔《擦玻璃的人》有感

  没事,就来读读诗。一个人内心需求什么,你就会通过一些事物来呈现什么。我们不管李浔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但这个诗人终于找到了一块玻璃来呈现自己的内心需求。说别人是一个擦玻璃的人,倒不如他自己就是一个擦玻璃的人,他用诗句在擦,他用心在擦,他在安静的擦。他很高兴的说,这是一种透明的劳动。透明,这样一个词,终于让所有人想到了,还有多少人在黑暗中劳动呢?这……

【谈诗论道】蓝星儿诗歌新作《幻象》赏析

【谈诗论道】蓝星儿诗歌新作《幻象》赏析

  此在的揭示与诗意的栖居  ——蓝星儿诗歌新作《幻象》赏析  文:曾瀑  存在主义先驱克尔凯郭尔认为,个体主观体验的存在是世界的本质与本源,个体的连续的主观体验,是人的基本生存状况。存在的意义是领悟着的人的存在。孤独的个体在内在性中才能体验到自己真正的生存。只有个体处于极境中,才能在主体性中反观自己,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实现真正的自我与精神……

【谈诗论道】《标竿人生》第十八天 一起经历生命

【谈诗论道】《标竿人生》第十八天 一起经历生命

  一起经历生命  你们每一个都是基督身体的一部分,蒙拣选一起和睦共处。(歌罗西书三章15节,CEV)  弟兄姐妹和睦相处,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诗篇一三三篇1节,现代中文译本)  生命本来就是要分享的  神的本意是要我们一起去经历生命,圣经称这种经验分享为团契。今天“团契”已失去圣经的原意,现在“团契”往往指的是“闲谈、社交、玩乐”。如……

【谈诗论道】余秀华的作品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谈诗论道】余秀华的作品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1)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1)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

【谈诗论道】好诗荐评:山中所见

【谈诗论道】好诗荐评:山中所见

  一首细腻唯美的优秀小诗 / 吴谨  《山中所见》是王蕾的一首细腻唯美的优秀小诗,在诗中,作者以敏锐细腻的笔触表现了自己在山中纵身跨过岚溪时的所见所感,诗境空灵,诗意唯美,引人玩味。  诗中作者把岚放置于溪水与苍穹之间,观察它在明暗之中、冷暖之际的微妙变化并融入自己对这种变化的感受,让诗歌在物与物、人与物之间幻化与把握,是一首唯美的诗歌佳作。……

【谈诗论道】自读一首诗

【谈诗论道】自读一首诗

  荆轲  五寸杀人的刀里  藏着河山如画  田光樊於期还有  太子一片深情  寒光熠熠  这刀太重,太重  这刀就是你  不是因你有了王冠  是因王冠才有了你  千山万水的辛劳全都  白费了  终究没能挡住秦兵的铁蹄  只把一段小小插曲  摄入历史的镜头  连同你悠悠气息  再也呼不出这画面  荆轲拿着燕国地图,上面有要割让给秦国的城……

【谈诗论道】文明的足印

【谈诗论道】文明的足印

  春天来了,阳春来了  你会看见阳春的白雪哭泣吗  突兀的瘦石倔强的刺向苍天  盘踞的苍鹰回望着焦黄的冷漠的眼睛。  顺着松针滴下的是不是你的泪水  也许是融化的雪水    华夏不知道走来怎么样一趟足痕  高粱米也许没有于占鳌的浑浊的尿液造不出最醇香的酒  日寇铁蹄下遍地倒尸的高粱  从眉骨上切割剥皮的惨烈  不知道可以惊醒多少高粱的魂魄  五千……

【谈诗论道】诗歌,我走散多年的影子

【谈诗论道】诗歌,我走散多年的影子

  ——“桂花王杯”全国原创诗歌大赛获奖感言  首先,感谢金寨县麻埠镇人民政府!感谢《大别山诗刊》杂志社!感谢主编碧宇老师!感谢各位评委!是你们的公平和公正才能让我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诗歌创作者在这样一个全国性的诗歌大赛中有了获奖的机会!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六安人,麻埠镇离我不远,估计也就一百里车程;作为一个常年漂泊在外的打工者,麻埠镇离我又……

【谈诗论道】辛树江《撒哈拉的诱惑》

【谈诗论道】辛树江《撒哈拉的诱惑》

  写景抒情,作为表达方式虽然有些陈旧,但写出的景色让人产生振奋,抒发的深情让人产生共鸣,尤其是带入了诗人诗意的诗思,也就难能可贵了。诗人辛树江的这篇《撒哈拉的诱惑》,正是这样的一篇,很值得学习。  请阅:  《撒哈拉的诱惑》  文/辛树江  阳光、沙砾、远处起伏的山峦,金黄与绽蓝色在天空相互碰撞。  霞光透过云霓镶嵌在靛蓝色的天空上,仿佛给天……

【谈诗论道】梦溪流遗作《一朵菊的思念》

【谈诗论道】梦溪流遗作《一朵菊的思念》

  喜欢伊老师童话般的语言——悼念梦溪流老师  睡前,我总是一个网站一个网站地浏览。  浏览到“左岸”,忽然看到了对谁的祭奠。  不敢相信诗人梦溪流(伊炳顺老师)他竟然与世长辞了。  急忙点击“北诗”查看,果然。  昨天木站发的帖子,我居然错过了第一时间。  许多诗友都写了祭祀的诗文,我哽在喉头,有些茫然。  含泪读他的遗作,就写篇文吧,沉痛悼念……

【谈诗论道】诗意的网络生活《人间五月天》

【谈诗论道】诗意的网络生活《人间五月天》

  十四行诗:人间五月天  –致海的女儿 文/可可生  在这不冷不热的五月天  一个声音如云朵飘逸在耳边  海的女儿在读《花与缘》  有花有蝶,让人想起有爱的人间  听你读诗,谁能坐在你的跟前  幸福哦,不亚于做了一回神仙  你的声音来自水的那边  你是一条鱼,我梦里如海  别人喜欢看一朵花的美丽  我喜欢庄子猜鱼的欢喜  如果,……

【谈诗论道】痛并快乐的灵魂

【谈诗论道】痛并快乐的灵魂

  ——张兴云的诗歌世界  “我喜欢这种坐禅式创作,一生中能有几种这种静若止水,在多次寂静中,只有诗歌带来的响声。”这是一个具有诗心的人,这是一个真正的诗意灵魂。诗人张兴云以诗歌建构自己的人生,以诗歌见证自己的存在。  在当下,纯粹的诗人越来越少。物质主义的喧嚣、空洞的浮华和低俗的狂欢掩盖了灵魂的痛苦和欢乐。此种背景之下,诗人张兴云越发凸显他的……

【谈诗论道】血战钢锯岭:一个坚不可摧的信仰

【谈诗论道】血战钢锯岭:一个坚不可摧的信仰

  有些人,走了也就走了。有些人,离开了却总有人盼着他回来。电影史上百名最伟大的演员,奥斯卡最佳导演梅尔•吉布森(MelGibson),就是万众瞩目和翘首以待的后者。他执导的电影常与争议性的历史话题有关,比如著名的《耶稣受难记》。他本人一度的反犹言论,导致声名狼藉,基本招到了犹太人掌权的好莱坞“封杀”,并让他远离主流电影界长达十年之久。  如今,……

【谈诗论道】关于诗歌解读唯一性的浅见

【谈诗论道】关于诗歌解读唯一性的浅见

  现代诗,包括朦胧诗所谓的多解性,我是持保留意见的。一篇文章,最有权威的解读者就应该是作者,而且这种解读应当在作品完成之际即随之完成且具有相对稳定的唯一性才对。因为作者落笔时他的写作初衷就已经基本落地了,收笔时这种写作结果在他那里也就完成了,无论结果与创作初衷吻合度的高与低,都不影响作品解读的唯一性和相对稳定性(之所以说相对稳定是不可否认,读者对……

【谈诗论道】圣诞节,不是狂欢的日子!

【谈诗论道】圣诞节,不是狂欢的日子!

  圣诞节,不是狂欢的日子!  耶稣基督——圣诞的中心  文/秦恩膏  路加福音2:6-7、21、马太福音2:1、13-16、马太福音2:1、13-16  一、引言圣诞节的来历  美国晚上除了马路上有车灯,社区一般都是一片漆黑,很安静的,刚来的人会非常的不适应,甚至感觉吓人。但是有一段时间例外,就是从感恩节开始一直到元旦这一个多月的时间,……

【谈诗论道】好诗荐评:那时,我纷乱的思维

【谈诗论道】好诗荐评:那时,我纷乱的思维

  《那时,我纷乱的思维》 文/冬箫  月光很亮很亮照着白雪  我很深很深地坐在黑色的老藤椅上  想纷乱的情节  我想着:一盏被熄灭的灯,在我的左边  一摞凌乱的书刊,在我的右边  头顶  空空如也  脚下的黑暗中,褪了色的地毯方方正正  还有背后  一架落地钟咔咔作响  那声音是在一笔一划镂刻着时间  和我的脑纹  这时,我很想来点红葡萄……

【谈诗论道】看柴静《穹庐之下》有感

【谈诗论道】看柴静《穹庐之下》有感

  我没有将我表述的意义放大  这些年  我一直在寻找蓝色的天空  真的  瓦蓝瓦蓝的天  清冽碧澈的水  在我苦难的童年  总是在  推开木门的霎那  闯进眼底  让我的呼吸  感受一种自然的清新和自由    穹庐之下  岁月随干涸的河流流逝  皴裂的河床  鱼的鳞甲在最后的秋天  萎缩  泛白  成为印象中的叹息  我最初的村庄  在一片残垣中……

【谈诗论道】一首好诗的夭折

【谈诗论道】一首好诗的夭折

  昨天,读到一首好诗,当时我被作品的清丽和白描的手法而眼前一亮,主题与诗意又十分咬合,因此想也没想就精华了,尽管诗中有几处需打磨,但我仍然认为无伤大雅。原作如下:  《梅花的素描》  森林的色调咱们用浅灰色  包括山峦上间或的小屋  还有你曲径通幽的枝杆  一条小河用更深的印象  把握层次  有如深深浅浅的日子  白雪采用的底色  无需多少笔……

【谈诗论道】读余秀华和她的诗歌有感

【谈诗论道】读余秀华和她的诗歌有感

  晚上,去深圳华文圈子里溜达,诗人心庙大哥贴了一首余秀华的诗歌《给姜子牙的一封情书》:    “姜太公贱卖了磻溪岸”  此刻,风往南吹,一片竹不知臣服于谁  蓝,游曳于云边,时远时近  练飞的八哥意外坠进秧田中间  我一走神,周王的妃子捻住了一捋花胡须  姜哥哥,看我这红裳可否性感  姜哥哥,你走不走,成不成神仙  这万里河山不过把百家姓里的“周……

【谈诗论道】说说现代诗歌中的音韵美和声律美

【谈诗论道】说说现代诗歌中的音韵美和声律美

  音韵美和声律美是汉语诗歌的精髓,是先辈诗人在长期运用古汉语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发展出来的。在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旧诗歌中达到了发展的高峰。但它的运用脱离不了语言本身的使用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农业文明的产物。随着外来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在语言领域,出现了白话文运动,现代汉语本身实现了极大的变革和发展。而依附其上的新诗的出现和兴起……

【谈诗论道】龙驹《恐龙蛋》浅析

【谈诗论道】龙驹《恐龙蛋》浅析

  《恐龙蛋》  像雪白的石  像天鹅的卵  还没有破壳成龙  就被埋葬在地壳中  还没有投身到世界上来  已经属于这个世界  圆并不都等于零  稀世的宝  有连城的价值  ──摘自《星星诗刊》  当我拿起这枚“恐龙蛋”时,就会自然地想到身边还有一块“丑石”。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丑石》中讲道:村子中有块极丑的陨石,不知何年何月从天降到这里,村子里……

【谈诗论道】一首英文诗被翻译中文后

【谈诗论道】一首英文诗被翻译中文后

    不知道这世界上是否还有第二种语言能像中文这样,产生出如此极具美感的文字来。当我们不假思索地跟随者众人疯狂地学习英语的时候,是否能偶尔停下脚步,回过头来欣赏一下我们自己的文化呢?  原文:  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You……

【谈诗论道】关于诗歌的意境、乐感、完整和词句组合

【谈诗论道】关于诗歌的意境、乐感、完整和词句组合

  如果用音乐来比喻诗歌的话,意象,相当于音乐中的和声。众多意象的配合、烘托、协调,可以更加突出、强调、准确揭示出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和意境,使艺术作品的色调更加丰富饱满,创造出更加宽广、高妙的艺术空间,从而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所以意象的组合密集也好,稀疏也好,诡异也好,普通也好,首要的一条就是和谐,否则生发出来的就是噪音。  到处都是思想……

【谈诗论道】简评青年诗人若兰的《红,在歌声里》

【谈诗论道】简评青年诗人若兰的《红,在歌声里》

  在原野上静静倾听牧羊人的歌唱  ————简评纳兰若竹的《红,在歌声里》  文/张玉书  在中国唯美论坛的现代诗歌栏目。赏读了纳兰若竹的一些诗歌。她的名字和诗歌一样美丽感人。他的诗歌语言朴实,表达畅顺,技法娴熟,诗意独特,意象深沉,需要认真品味才能读懂其中的蕴意。《红,在歌声里》这样的题目,我特别喜欢,带给我一种优雅鲜活的感觉。别具一格的蕴……

【谈诗论道】读秋水老师的《果园来信》有感

【谈诗论道】读秋水老师的《果园来信》有感

  《果园来信》  中午    阳光透过玻璃窗  射在褐色的窗台上   你的  来信中   又一次提到姑苏城  提到苏州河倒映的晚春,纱窗后  掩着的女红   花雕酒  你数到十七岁    就停下来  回头看看竹林中  被折去的春天   鸟鸣和重聚的月光  那些赶往城里的我们  再次因为晚餐    因为  窗外击打石板的雨水相聚  而这信中的我们 ……

【谈诗论道】何其刚诗集《花儿上的绝句》序

【谈诗论道】何其刚诗集《花儿上的绝句》序

  “横看成岭侧成峰”是苏轼写庐山的句子,它道出了一个真理:由于观察与思考角度的不同,所得的感受与结论也会不同。  能够站到哪个角度,能够取到什么角度,是由人的思想高度、素养深度决定的。  不同的诗人,面前对同样的事物,之所以会写出不同的诗来,就是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它的呈现状态是自然天成的。  诗人要写出像诗的诗来,首先得站在诗的角度,也就……

【谈诗论道】浅读《祷歌》兼说诗歌的大爱

【谈诗论道】浅读《祷歌》兼说诗歌的大爱

  《祷歌》 作者:亦弦  春乃秋之违背  灯乃夜之违背  早晨七点钟乃太阳对五点钟之违背  咖啡乃梦之违背  键盘乃笔之违背  我呐喊乃破碎之喉咙对空空如也之山谷之违背  思想乃引力之违背  生命乃自我之违背  乖巧可爱之犬乃旷野上独来独往之狼之违背  欢乐慈爱之葡萄酒乃狄俄尼索斯对活着之违背,活着乃诗人  之违背,无知乃恐惧之违背,女人乃男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