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余秋雨作品《借我一生》在线阅读

借我一生 第一卷 1.1 长辈的山

借我一生 第一卷 1.1 长辈的山

一     我的父亲余学文先生,于今天中午去世。   在上海同济医院的二号抢救病房,我用手托着他的下巴。他已经停止呼吸,神色平静却张大了嘴。好像最后还有什么话要说,却突然被整个儿取消了说话的权利。   医生说,托着,时间长一点,就会慢慢闭合。   那么,什么也不用说了,爸爸。闭合吧。   闭合并不容易,一松手又张开了。爸爸是有脾气的,……

借我一生 第一卷 1.2 乡间的事

借我一生 第一卷 1.2 乡间的事

  一      当年,妈妈和祖母把家乡住“熟”了,这是她们原来没有想到的。   她们并不期待爸爸哪一天把她们带回上海,于是也让我拾捡到一个纯粹的家乡,一个只能属于乡下孩子的透彻童年。   能把我妈妈和祖母深深吸引住的,除了家乡原本拥有的一切,还有一些每天都在发生的新鲜事端。原本最沉闷的小村庄突然变得一点儿也不沉闷,祖母便把一把竹椅子从家……

借我一生 第一卷 1.3 旧屋与旗袍

借我一生 第一卷 1.3 旧屋与旗袍

  旧屋,是指我出生并生活到十岁离开的屋子,地处浙江慈溪桥头镇车头村一个叫高地地的宅落里。从我出生到离开,桥头镇都属余姚县,好像是一九七九年划人慈溪的。   旧屋所在,是地道的农村,唯一的热闹去处是一华里之外的桥头镇,但那只是一截临河的窄街,一座普通的石桥,几家小小的店铺,每天清晨有一点买卖农产品的集市,走几步就完了。   越是无处可去,屋子对人……

借我一生 第一卷 1.4 祭侄帖

借我一生 第一卷 1.4 祭侄帖

  一      一九五七年,为了我考中学,爸爸把全家搬回了上海。   这是一个大动作,意义远远超过我考中学,这一点爸爸心里清楚。但他是一个低调而又胆小的人,什么都不会往大里说。   他不是一个创业型的人物,但他不能让十九世纪后半期余、朱两家先辈无畏的上海之旅,因自己的无能而中断。这中间,朱家订婚时对他的信任,更使他别无选择。   我……

借我一生 第一卷 1.5 独身的叔叔和姨妈

借我一生 第一卷 1.5 独身的叔叔和姨妈

  一   全家搬到上海后,叔叔来得多了。从蚌埠到上海,毕竟比到乡下方便。   我们刚住下三个月,他又来了。三个月前他与爸爸商量,这么多人到上海过日子,开销大得多,能不能让他每个月补贴一部分。爸爸说:“算过了,大致平衡,不够时再问你要。”   叔叔说:“小哥你这就不对了。妈在,我也是儿子。再说,我还独身,经济宽裕。”   爸爸笑了:“正因……

借我一生 第二卷 2.1 戴黑边眼镜的青年

借我一生 第二卷 2.1 戴黑边眼镜的青年

  一      一九六六年六月,文化大革命爆发,街头的一切都变了样。   一个星期六的傍晚,我从学院回家。   周末的家庭聚餐,爸爸经常因下班晚而迟到,但今天他却比我先回家。他历来严肃,今天却很和气。   吃饭时大家都不说话,因为已有一种预感,爸爸要宣布一点比较重要的事情。然而一顿饭下来,他什么也没有说。   放下筷子,他终于开……

借我一生 第二卷 2.2 叔叔走了

借我一生 第二卷 2.2 叔叔走了

  一      极度饥饿中的亲人是不能聚在一起的,因为面对一点儿食物必定会你推我让,谁也不肯下口。妈妈说,吃过了。祖母说,胃疼。当然全是谎活,连八岁的小弟弟也看出来了,眼巴巴地放下筷子。   只能躲回学院里,吃饭的时候去食堂。“文革”时期中国没有太大的灾荒,学院的食堂里供应还算可以,学生每天花费四五角钱也吃得不错了。但是,我的极限是七分,而……

借我一生 第二卷 2.3 一物一物

借我一生 第二卷 2.3 一物一物

  一物一物      一      我一直担心被关押的爸爸会不会精神失常,但终于奇怪地发现,他在度过最初一年的惊慌和愤怒之后,倒是越来越镇定了。他以前在家里过于严肃,现在每次见到去探望他的家人,却满眼亲切。他渐渐已经不太在乎“阶级异己分子”这顶帽子,却在努力避免成为“家庭异己分子”。   相反,精神失常的是批判他的那些人,而且越来越……

借我一生 第二卷 2.4 冬天的斯坦尼

借我一生 第二卷 2.4 冬天的斯坦尼

  一      一九六八年的秋、冬之间。   进驻学院的工宣队,分批找即将毕业的学生谈话。   我们班里的工宣队小队长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工人,姓尹,听他自己介绍,文化程度是初级小学,一口常州方言,听起来很吃力。我们的毕业谈话,由他亲自逐个进行,谈话地点,在红楼门前的草地上。   找来谈话的学生席地而坐,他的身下垫着一方印着工厂厂名的……

借我一生 第二卷 2.5 绛红的泥水

借我一生 第二卷 2.5 绛红的泥水

  一      下乡前的一个下午,雨中夹雪。我把自己喜爱的一堆旧书当作废纸论斤卖了,得到三元钱,试图买一件能在野外劳动时穿的长棉衣,走了好几家旧货店都没有。终于在八仙桥的一家劳保剩余物资商店看到一件,却要四元,只得空手而归。   店门口一位老太太对我说:“小后生,你已经湿透了,大冷天,要感冒的。”抬头见我两眼发怔,就叹了一口气,摇摇头。 ……

借我一生 第二卷 2.6 关闭的窗户

借我一生 第二卷 2.6 关闭的窗户

  一   从农场回到上海,没见到爸爸。听妈妈说,他还是关关放放,没有定准。   第二天就去了学院。当年在《送瘟神》的乐曲中走得那么决绝,一再发誓此生不再跨进这个院子一步。今天又一次明白,生于乱世,任何个人誓言都难以兑现。我在学院后门口迟疑了一下,便一步跨了进去。   每个办公室都有很多人忙碌着,每个忙碌着的人我都不认识。令人惊异的是,这些陌……

借我一生 第二卷 2.7 吴石岭

借我一生 第二卷 2.7 吴石岭

  一      在我忙着挖防空洞期间,外公到了上海。   此时的外公,已经七十二岁,在乡下过日子还算安定,因为有小舅舅朱仲林先生照顾他。   小舅舅毕业于余姚中学,没上过大学,但智力水准很高。他先在苏州一家化工厂担任技术员,后来在国家动员城市职工下乡务农的运动中,拖家带口回家做了农民。他快速地在乡间建立了威望,原因有三:一是肯吃苦,又善……

借我一生 第二卷 2.8 半山失踪

借我一生 第二卷 2.8 半山失踪

一      我的老师盛钟健先生在“文革”期间因得罪造反派而被赶出了上海。在全国似乎又要“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当口上,他悄悄地潜回上海来看我。见我已经愤世嫉俗地躲在一个最多只有三平方米的白搭窝棚里很长时间,不见世人,不读报纸,他觉得不是办法,便许诺回浙江后设法为我找一处山间洞穴栖身。   不久他寄来一封语焉不详的信,说找到了,要我立即到十六铺码……

借我一生 第二卷 2.9 隐秘的河湾

借我一生 第二卷 2.9 隐秘的河湾

  一      历史,虽有庄严的面容,却很难抵拒假装学问的臆想、冒称严谨的偷换、貌似公平的掩饰、形同证据的伪造。它因人们的轻信而成为舆论,因时间的易逝而难以辩驳,因文痞的无耻而延续谬误,因学者的怯懦而知错不纠。结果,它所失落的,往往倒是社会进程中的一些最关键的隐秘。   尤其是历史转折时期的隐秘,更其复杂。这是一个最容易被人们忘记的时期,因……

借我一生 第三卷 3.1 骆驼殿堂

借我一生 第三卷 3.1 骆驼殿堂

1 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召开的。半年之后,庐山召开了一个衍生性的会议:全国文艺理论研讨会。这个会,狠批极左思潮,声讨整人群丑,倡导思想解放,满山云蒸霞蔚。我是这个会议最年轻的代表,并在会上被选为全国艺术理论研究会秘书长。但是,庐山会议也让我产生了深深的担忧。一是全国性的精神饥渴和理论欠缺已明显暴露,却又被一种浅薄的热闹所遮……

借我一生 第三卷 3.2 有人敲门

借我一生 第三卷 3.2 有人敲门

1 一九八七年二月的一个下午,我浑身疲惫地回到上海。 把行李放在门口地上,摸出钥匙刚要开门,脑后传来隔壁苏北老太响亮的声音:“回来啦?刚刚有两个传呼电话,叫你的!” 我谢过她,进门,一下子坐在椅子上不想起来了,真累。管它什么传呼电话,先让我憩一会儿。 看到床下有几个西瓜,我知道,这是爸爸踩着脚踏车驮来的。他掌握着所有子女家的钥匙,这是他的……

借我一生 第三卷 3.3 我能听到

借我一生 第三卷 3.3 我能听到

1 一天,一家报纸的记者打来电话,说在前一天上海的分区文艺汇演中,我们学院的一些学生对不满意的节目喝倒彩,破坏了剧场气氛。报纸准备就这件事评述当代青年社会公德的沦丧,希望我也以院长的身份严辞批评几句,使学院不至于太被动。 我问:“对于满意的节目,我们学生叫好了吗?” 记者说:“叫了。喝倒彩和叫好,都很大声。” 我说:“那么请你报道,我院长……

借我一生 第三卷 3.4 湿漉漉的落叶

借我一生 第三卷 3.4 湿漉漉的落叶

1 人生是由许多小选择组成的,但也会遇到大选择。 小选择和大选择的区别,并不完全在于事情的体量和影响。 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天鹅在世界美禽大赛中得了金奖,偶尔放飞时却被无知的猎人射杀,这两件事都够大,但对这只天鹅来说,都不是它自己的选择。相反,它的不起眼的配偶在它被射杀后哀鸣声声、绝食而死,则是大选择。 回想起来,我以前不管是经历灾难,还是获……

借我一生 第四卷 4.1 那么走吧

借我一生 第四卷 4.1 那么走吧

1 “辞职好,你爸爸的眼睛可以保住了!”妈妈说。 “什么?”我听不明白。 “你做院长,他就天天看报,怕形势有变,又来运动,打倒当权派。他眼睛你是知道的。”妈妈说。 我当然知道,长期的糖尿病损害了爸爸的眼睛,他平反之后,医生要他尽量不读书报,少看电视,只听广播。我一直不知道,自从我担任院长,他居然重新看报了。 “你怕我被打倒?”我笑着问……

借我一生 第四卷 4.2 从废墟到废墟

借我一生 第四卷 4.2 从废墟到废墟

1 在甘肃的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文化考察的重要一站。其实到甘肃之前,我去过的地方已经很多,但直到那里,我才决定边走边写。 甘肃的省会是兰州,我在那里来来去去也都以兰州为据点。 开始接待我的是甘肃联合大学。这所大学很奇特,本身没多少教师,下狠心向全国请,尽量请各个专业最著名的,每请来一个,全校都听他的课。结果,费用比养着一大批教师便宜……

借我一生 第四卷 4.3 红缎虎头鞋

借我一生 第四卷 4.3 红缎虎头鞋

1 刘长乐先生一见如故。凤凰卫视庞大而有效的工作系统都以他为终端,他指挥若定,一步步推动着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沟通和呼应。 他热忱地欢迎我,并建议我在这次万里历险的电视节目中开辟一个叫“秋雨录”的栏目,每天把沿途所见所感写成一段散文诗式的语录,以字幕加朗诵的方式播出。 他还告诉我,由于我的参与,海内外的一些华文报纸都要求连载我的考察日记。因……

借我一生 第四卷 4.4 房主不在屋内

借我一生 第四卷 4.4 房主不在屋内

1 二000年初春并不太冷,但我越来越觉得寒气砭骨。 这些地方,当年写《文化苦旅》时都来过,当时为什么不觉得冷呢?看来还是岁月不饶人。当然,还有心情。那么艰辛的万里历险,总算全身而返,正有多少憋久了的火热话语需要向国人倾吐,谁知一进国门就遇到了劈头盖脸的大批判浪潮。掀起这一轮大批判浪潮的,是一个也姓余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正当我穿行在恐怖分子枪口……

借我一生 第五卷 5.1 墓地和法院

借我一生 第五卷 5.1 墓地和法院

1 二00二年四月十五日下午三时,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者在穿越上海沪太路、灵石路的道口时突然摔倒在马路中央,不省人事,满脸鲜血。路人立即打110专线电话报警,很快就有救护车把他送到附近的同济医院抢救。 老人在脱离危险后被包扎,瘦削的脸上缠着绷带,绷带上渗着血迹。白发凌乱,衣衫不整,言语迟钝。医务人员一时问不清他的身份、住处,便让他一个人蜷缩在病床上,……

借我一生 第五卷 5.2 那一叠纸条

借我一生 第五卷 5.2 那一叠纸条

1 同济医院的太平间离抢救室还有一些距离。放弃抢救的最后努力后,医院的工人要来推爸爸。我们说不,我们来推。 太平间其实是一个冷库,排列着很多整齐的大 抽屉。爸爸被推进了一个抽屉,孤单单的,冷飕飕的,只剩下了这么一个小空间,而且这个小空间立即就要关闭。 爸爸最怕冷。一阵秋风就要穿棉袄、戴帽子。他是这座城市里每年最早发布寒冬警报的人之一。被子……

借我一生 第五卷 5.3 借往何处

借我一生 第五卷 5.3 借往何处

1 从爸爸的一叠借条,我想,人生在世,免不了向外界借取,包括向自己不喜欢的群落。 一个男人,要把家庭撑持下来极为不易,更是免不了常常要发出索借之声,伸出索借之手。 仅仅为了我,爸爸让我暂时跟着妈妈借住在家乡,家乡毕竟无法完整地培养一个孩子,他又花出极大的精力,让我借住在上海……他向大地索借着儿子的生命支点。而我,却以为是自然的生命过程。甚至,……